- 十波羅蜜
- (十波羅蜜, 十波罗蜜)
(or [lang id =1028]密多) The ten are the six pārāmitas with four added. The six are charity (or almsgiving), purity (or morality), patience, zealous progress, meditation, wisdom; i.e. [lang id =1028]施, [lang id =1028]戒, [lang id =1028]忍, [lang id =1028]辱, [lang id =1028]精進, [lang id =1028]禪, [lang id =1028]慧. The four additions are [lang id =1028]方便; [lang id =1028]願; [lang id =1028]力 and [lang id =1028]智 upāya, adaptability (or, teaching as suited to the occasion and hearer): praṇidhāna, vows; bala, force of purpose; and jñāna, knowledge. Also [lang id =1028]十度.* * *又作十勝行, 或譯為十度。 修唯識行的菩薩, 如何能證得大菩提大涅槃二種勝果呢? 這要在十地中修十種勝行(十波羅蜜), 斷十重障, 證得十種真如, 而後始可證得轉依, 故十波羅蜜是證得二轉依之因: 十波羅蜜是: 一、 布施波羅蜜: 施有三種, 曰財施、 法施、 無畏施。 二、 戒波羅蜜: 戒有三種, 謂律儀戒, 攝善戒, 饒益有情戒。 三、 忍波羅蜜: 忍有三種, 謂耐怨害忍, 安受苦忍, 諦察法忍。 四、 精進波羅蜜: 精進有三種, 謂被甲精進, 攝善精進, 利樂精進。 五、 靜慮波羅蜜: 靜慮有三種, 謂安住靜慮, 引發靜慮, 辦事靜慮。 六、 般若波羅蜜: 般若翻譯為慧, 亦有三種, 謂生空無分別慧, 法空無分別慧, 二空無分別慧。 七、 方便善巧波羅蜜: 方便善巧有二種, 謂回向方便善巧, 拔濟方便善巧。 八、 願波羅蜜: 願有二種, 謂求菩提願, 利樂他願。 九、 力波羅密: 力有二種, 謂思擇力, 修習力。 十、 智波羅蜜: 智有二種, 謂受用法樂智, 成熟有情智。* * *﹝出華嚴經﹞ 梵語波羅蜜, 華言到彼岸。 謂菩薩修此十法, 化度眾生, 超生死海, 到涅槃岸也。 (菩薩, 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 華言覺有情。 梵語涅槃, 華言滅度。 ) 〔一、 檀那波羅蜜〕, 梵語檀那, 華言布施。 運心普周曰布, 輟己惠人名施。 經云: 菩薩為令眾生心滿足故, 內外悉捨, 而無所著, 是名檀那波羅蜜。 (內即內身, 謂頭目身命等; 外即外財, 謂金銀財物等也。 ) 〔二、 尸羅波羅蜜〕, 梵語尸羅, 華言清涼。 謂離熱惱, 得清涼故。 亦云防止, 謂調練三業, 止過防非, 好行善道, 不自放逸也。 又戒經云: 菩薩具持眾戒, 而無所著, 是名尸羅波羅蜜。 (三業者, 身業、 口業、 意業也。 ) 〔三、 羼提波羅蜜〕, 梵語羼提, 華言忍辱。 他人加惱為辱, 於辱安受曰忍。 謂內心能安忍外所辱也。 經云: 菩薩悉能忍受一切諸惡, 於諸眾生其心平等, 無有搖動, 是名羼提波羅蜜。 〔四、 毘梨耶波羅蜜〕, 梵語毘梨耶, 華言精進。 練心於法曰精, 精心務達名進。 謂勤修善法, 心無懈怠也。 經云: 菩薩普發眾業, 常修靡懈, 諸有所作, 恒不退轉, 是名毘梨耶波羅蜜。 〔五、 禪那波羅蜜〕, 梵語禪那, 華言靜慮。 謂念慮皆忘, 安心理境。 又名智生, 謂依定生智也。 經云: 菩薩於五欲境, 無所貪著, 諸次第定, 悉能成就, 是名禪那波羅蜜。 (五欲者, 色欲、 聲欲、 香欲、 味欲、 觸欲也。 諸次第定者, 謂於初禪定、 二禪定、 三禪定、 四禪定等次第而入也。 ) 〔六、 般若波羅蜜〕, 梵語般若, 華言智慧。 決定審理名智, 造心分別名慧。 謂照了一切諸法, 皆不可得, 故能通達無礙也。 經云: 菩薩於諸佛所, 善觀諸法, 得實相印, 普入一切智門, 是名般若波羅蜜。 (實相, 即一實相也, 無相之相名為實相。 印即印定一切法皆無相故。 ) 〔七、 方便波羅蜜〕, 方即方法, 便即便宜。 謂善巧方便, 隨機利物, 稱適緣宜也。 經云: 菩薩教化眾生而不猒倦, 隨其心樂, 而為現身說法, 是名方便波羅蜜。 〔八、 願波羅蜜〕, 願即誓願, 志求滿足也。 謂上求佛道, 下化眾生, 盡未來際, 成就行願也。 經云: 菩薩成就一切眾生, 供養一切諸佛, 盡未來劫, 證得如來智慧, 是名願波羅蜜。 (劫, 梵語具云劫波, 華言分別時節。 ) 〔九、 力波羅蜜〕, 力即力用, 謂行滿功成, 萬境無動, 能善辦眾事也。 經云: 菩薩具深心力, 無有雜染, 乃至具加持力, 令信解領受, 是名力波羅蜜。 〔十、 智波羅蜜〕, 智即智慧, 謂決斷無惑, 證法怡神, 善入佛慧, 明了無礙也。 經云: 菩薩知一切法真實, 知一切如來力, 普覺悟法界門, 是名智波羅蜜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